English

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研究工作亟待改进

199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丁俊华 我有话说

我国的基础外语教研水平不高,是导致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基础外语教研工作还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未能充分为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服务。

封闭性是基础外语教研需改进的问题之一。外语教学研究工作的封闭性表现有四:一是全国的外语教研工作尚缺乏一个全面、统一的规划,致使在许多课题、项目各自为战,有时会出现脱节或重复现象。以外语教材和课程建设为例,小学、中学、大学之间就缺乏一个系统的、自下而上的一条龙计划;二是各个外语教学法学派、流派之间缺乏沟通,往往是各派各执己见,各自为战,缺乏优势互补;三是各种教研组织或各区域性学术团体之间缺乏交流,甚至是各有各的活动范围;四是有些教研组织和活动形式本身便是封闭的、排他的,往往是“一言堂”的形式。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文革之前我国政治、经济的封闭状况使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80年代开始,全国和各地都陆续建立了各种外语教研组织和各种外语学术团体。这些组织的形成大部分都是按区域性划分的,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再受当时的各种通讯工具,科技手段所限,各地交流自然是十分困难,还有一些学术团体本来就是以某些学派或流派的名义组建的,其宗旨就是为其本身服务的。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加大行政领导和组织的力度,以便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把愿意致力于发展外语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团结起来,扎扎实实为基础外语教育事业的改革办实事。由于教研涉及面广,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公允中立,各种组织活动要广开言论,要有论坛,允许各种观点都发表出来,要尊重外语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应以大局为重,不能为某些局部利益所驱使,教研成果推广不能看对哪一门派和集体有利或无利。教研工作应像国家教委要求的那样,要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当前的考试制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等各方面客观教育状况,不能出现偏颇,各项研究、各项活动都要做到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有比较,有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基础外语教研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基础外语教研缺乏群众性是问题之二。我们教研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应该形成大规模的互相协作的研究群体,把教育理论专家们、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学第一线教师团结在一起,进行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这样的教学研究队伍定会把教学成果尽快转化到教学中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基础外语教研工作还要保持必要的连贯性。我国老一辈外语教育家们数十年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潜心研究,创出了各种理论体系或流派。这些成果是在他们当时的外语环境、经济状况、教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有许多东西在今天看来还非常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虽然有些方面已不合时宜,但是他们毕竟是在摸索中国教师教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科学规律,他们使用的方法论、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针对中国教学实际的,与他们的当时研究环境相比较而言,许多因素(如母语影响、教学体制、学生素质等)都未发生太大变化,因此这些成果都应该是我们开展教研工作的基础,或者借鉴的基础。更何况,老一辈教育家们至今仍在孜孜以求,不断更新、修正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张正东、杜培俸教授等以毕生精力创研出的“外语立体化教学法”创于多年前,产生于中国外语教学实践当中,虽然现在他们已逾古稀或花甲之年,仍在不断地调查、研究,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不由得令我们肃然起敬,不敢懈怠。张思中教学法创于50年代,而且最开始是用于俄语教学,却在90年代开花结果,并大面积应用于英语教学当中,也无不说明保持这样的连贯性对于目前外语教学是大有益处的,是可以少走不少弯路的。

开展基础外语教研工作必须从中国国情、学情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开展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当然离不开学习外国的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但我们吸收哪些,应用哪些,首先要确立一个衡定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师生在外语教与学过程中用较短时间,取得较大收获。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按国外外语理论发展潮流而盲目跟随,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以英语为例,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等国家的语言发展规律无疑是我们要尊重和必须学习的,其地道的语言材料是我们应该吸收和作为范例的;但如果我们要研究外语学习的学制、课程、评估测试方法和习得理论的话,我们还是应主要以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至于教材编写的结构、大纲制定标准和教学方法则必须以中国国情、学情为基本出发点。既然我们的教研工作对象是中国人在中国如何教外语、如何学外语,既然我们的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问题,我们就要立足自我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不能以国外的成果为教研的标准或目标,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框架。正在推行的许多流派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不懈努力,只要大家认真总结,互相学习,博采众长,最终是会创造出适合中国人学习的外语教育教学体系来。

(作者系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